科技新創

「人造肉」飲食革命,「超越肉類」股票飆漲背後功臣竟來自台灣

圖/unsplash

食物上桌,眼前這塊充滿水分、焦香味的漢堡排,無論營養成分、肉汁顏色、口感都和真牛肉相差無幾,甚至吃起來也很美味。「人造肉」近日在美國掀起一陣風潮,一家獲得比爾蓋茲投資的素肉公司:「超越肉類」(Beyond Meat)則是近日人造肉業界的當紅炸子雞。

這一天真的到來了,你手上的「牛肉」不再是你過去吃進嘴裡的牛肉了。在美國加州創辦的Beyond Meat,致力於研發植物製肉類,並陸續推出漢堡排、香腸、絞肉等產品,強調有更高單位的營養含量。2015年營收為880萬美元左右,去年已成長十倍;透過35,000個通路,銷售至15個國家。今年5月2日,Beyond Meat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掛牌上市,從每股25美元飆漲,以65.75美元作收,單日漲幅163%,寫下2019年新股上市首日最大漲幅紀錄。

這個股市新星的幕後英雄是一名台灣人,他叫謝富弘,目前是美國密蘇里大學生物工程暨食物科學系特聘教授。謝富弘在食品科學界投入研究數十年,自 1990 年代開始研究大豆蛋白食品加工研究,經過多年嘗試,在 2008 年成功製作出「無雞肉雞柳條」的雛形,無論是纖維或是咬勁,都與真實雞肉無異。而這「無雞肉雞柳條」的雛型,被 Beyond Meat 創辦人兼執行長 Ethan Brown 相中,最終他與謝富弘談定了技術合作,超越肉類第一項產品在 2012 年悄然誕生。

肉類產業在動物權利背後,還有「氣候變遷」的議題

現在一般說到 「全球暖化」問題,大部分人會想到不斷排放廢氣的工廠或者交通工具,但畜牧業對全球暖化其實也「貢獻良多」,其佔據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14.5%。根據 CNN 報導, 225 公克的牛肉,所製造的溫室氣體相當於 55 輛汽車開 1 英哩(1.6 公里)。美國南部的德州又被稱為美國牛肉之都,世界各地消費者吃到的牛肉,很大部份源自於此產地,光在德州就養了 1200 萬頭牛,畜牧業為了飼養大量的牛等動物,佔了大部分土地,這些土地因此不能種植樹木,反而必須種植玉米等牛飼料,為了畜牧所佔的土地,約有美國、歐盟、中國、澳洲等加起來那麼大。

Beyond Meat常以生產一塊四分之一磅(約110公克)的漢堡排舉例,自家商品可省下約46%的能源消耗,也不需要大量的水資源和土地飼養牛隻。 Ethan Brown 說,他的人生目標是要改善全球當今遇到最大的問題:「氣候變遷」,而人造肉技術可望成為挽救近年不斷加劇的氣候變遷問題的一顆救星。

道德食物崛起,「健康飲食」與「環境保護」影響千禧一代消費決定

「超越肉類」希望減低人們對畜牧業的依賴、解決因為人類吃肉類而引起的健康問題與道德爭議,同時減低溫室氣體排放。根據 Beyond Meat 調查,美國人平均一週吃三顆漢堡,一年下來會吃掉500億個漢堡。要人們完全停止吃肉不可能,因此唯一的可能是讓大眾在攝取植物蛋白時,仍能享受「吃肉」的樂趣。另外相當注重「健康飲食」與「環境保護」的千禧一代,已成為現在最大的消費世代,他們不再只注重吃飽,而是要吃得健康、吃得沒有道德疑慮,最好還能對環境做出點貢獻,方能展現其生活態度,甚至是人生價值觀。

從市場角度來看,根據惠譽(Fitch)研究,肉類是全球產值最大的食品類別,2017年,美國零售和食品服務產值約為2,700億美元,全球則高達1.4兆美元,而美國也仍有95%以上的人口依賴肉製品,所以Beyond Meat宗旨是創造「未來的蛋白質」,並非要取代肉類,而是提供一種替代選項。因此,他們在零售通路的擺設位置,就在各店家原本的肉品區,而不是放在素食區域裡。Beyond Meat 的招牌漢堡肉要價5.99美元(約新台幣185元)、四根香腸約9美元(約新台幣279元),雖然比牛肉售價高,但也並非特別昂貴,隨著每年大量研究,持續更新製程與配方,降低製作的成本。消費者來說,Beyond Meat 的成功,象徵了未來有機會以更便宜價格、方便通路,取得這些人造植物肉品。

迴響